名师品荐丨郝平:此书带给你深化教育改革的全球视野!

发布时间:2015-06-08浏览次数:567

名师品荐丨郝平:此书带给你深化教育改革的全球视野!

本期推荐者介绍 :郝平  现任教育部副部长、党组成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他是北京大学法学博士、教授,曾在美国东西方中心、加州大学(伯克利)等做访问学者。著有《无奈的结局——司徒雷登与中国》、《北京大学创办史实考源》、《孙中山革命与美国》等专著。曾历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等职。2009年4月10日,国务院任命郝平为教育部副部长。2013年11月当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主席,任期两年,这是该组织历史上首次选举中国代表担任大会主席。

郝平副部长


【推荐书目】

“G20国家教育研究”丛书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


【推荐理由】
  这是一套介绍今日世界教育最新出版的系列丛书。参与此套丛书编写的都是国家级教育研究人员 。这套丛书的构思,不拘泥于国别的研究,它把国别教育的变革与发展放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展开,并与国际教育潮流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本丛书具有21世纪的时代特征。


“G20国家教育研究”丛书已经部分出版了,这套丛书有“基础教育、大学教育、职业教育、幼儿教育”四卷组成,已经出版的是“基础教育卷”部分,是一套分量不轻的丛书。

这套丛书首先引起我关注的是研究对象。从国内外来看,把“G20”国家的教育作为研究课题,将世界教育的发展情况进行系统的、全面的、集中的比较研究的丛书,目前尚未发现。“G20”,即20国集团,由美、俄、英、法、德、日、意、加拿大等八个发达国家和中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南非、韩国、土耳其等十一个新兴工业国家以及欧盟等组成。这20国总人口约40亿,GDP占全球经济的90%,贸易额占全球的80%。20国教育发展的情况,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其发展过程中的得失,可为我们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由此可以说,出版发行这样一套书很有必要,也应该关注。

这套丛书的构思,不拘泥于国别的研究,它把国别教育的变革与发展放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展开,并与国际教育潮流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本丛书具有21世纪的时代特征。

从国别教育(基础教育部分)所写的内容来看,是比较丰富多彩的。它既有史诗般的展开,又有现实改革中的各种举措;既有各国改革的共同关注方面,又有各国在改革中的重点、特点和亮点。编写的内容比较全面、系统,涵盖了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学校管理、教师队伍的建设、课程设置和教育装备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其次,编写基础教育部分的作者是中国教育科学院和部分高等学院的中青年理论研究者,他们都在所著书的国家生活、学习、工作过,了解、熟悉编写所在国的基础教育的状况及发展趋势。这是一件可喜的事情,我国教育理论队伍急需不断壮大并注入新鲜血液,急需大量的新生力量参与,才会显得更有朝气、更有活力。我衷心希望这支队伍能真正成为有战斗力的教育理论队伍中的生力军。

第三,引起我关注的是此书可资借鉴的积极意义。当前,教育资源在全球进行配置,教育要素在全球加速流动,世界各国教育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程度不断提高,各国教育相互交流、相互竞争、相互包容、相互激荡,共同促进世界的繁荣和发展。各国在人才培训目标的确定、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教育手段和方法的采用等方面,不仅要满足来自本国、本土化的要求,而且还要适应国际间产业分工、贸易互补等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新形势。各国都想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教育市场,优化配置本国的教育资源和要素,抢占世界教育的制高点,培养出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本国的最高利益服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这是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这些重要论述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属性,阐明了教育在实现中国梦伟大征程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教育大国,先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办学、治学遗产,我们一定要把扎根于祖国大地的这份遗产中最精华部分传承、发扬、光大。“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然而,要坚守传承民族教育文化精华,还必须要有国际视野。所以,我们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深化教育改革要有全球的视野,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吸收国际先进经验,为我所用,推动我国教育健康发展。当今世界各国无不把教育改革与创新作为应对时代挑战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提高质量,促进公平,推动发展”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共同主题。在各国教育发展过程中,没有哪国的教育发展不需要参考和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为此,我们希望有一套丛书来全景式地展示世界各国教育的现状、改革举措和教育成果,为我们揭示世界教育的共同点,比较不同点,寻找各国教育改革得失的原因,提出可资借鉴的可行性建议,为我国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套不出国门就能知晓全球教育的权威资料性丛书。我希望这套丛书能起到这个作用。

第四,此套丛书也是教师素养培训的好教材。如果说科教兴国是国家的基本国策,那么,教师就是教育事业之本。强国必强教,强教必强师,教育质量本质上是师资质量。一个庞大的教育体系,必须要有一支庞大且道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因此,要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在这里,我特别强调一点,要大力提倡教师多看书,多读书,阅读是教师职业的本能。有了教师大量的阅读,才能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尤其在我们今天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更要不断吸收新营养,来充实自己。此套丛书可以打开教师的眼界,为其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吸收营养,加强理论修养,提高业务水平。中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手不释卷的习惯,而现在很多年轻人员手不释“机”。据统计,在德国、俄罗斯、日本,国民人均阅读每年有数十本书,而我国的人均阅读不过区区几本,我不希望这是事实。我希望我们的教师能成为社会阅读的榜样,至少在学校里为学生做一个努力阅读的楷模。当然,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如此。

最后,我要感谢“G20国家教育研究”丛书的策划者、组织者、编写者以及出版者,感谢他们经过数年潜心研究,为我国基础教育推进国际化进程,融入全球化,加强国际教育文化交流,奉献了这样一套有时代意义的丛书。


“G20国家教育研究”丛书---美国基础教育卷内容简介


19世纪末20世纪初,适逢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南北战争结束后安定的社会环境中,美国社会经济迅速腾飞,城市化迅猛扩张,现代学校教育体系确立,以帕克、杜威、克伯屈等教育名家为代表的美国本土教育学派开始兴起,“儿童是太阳”、“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在做中学”等理念主张,奠定了进步主义的教育基调,并由此进而形塑了美国教育传统的价值观念,深深影响了整个美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二战后的“冷战”期间,随着《国防教育法》的颁布,联邦政府开始通过立法与拨款的方式介入教育,以布鲁纳为代表的结构主义学习与发现教学理论盛行一时,因其理论的曲高和寡与实践的难以落实而中途搁浅,以儿童为中心的进步主义教育主张卷土重来。分别倾向于“以儿童为中心”与“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与教学论在美国当代教育史上交织出现,两种基本主张之间形成的张力构成了一对矛盾,不断推动美国基础教育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联邦政府介入教育的力度不断加强,里根时代发布的《国家在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拉开了世纪末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序幕,其“持续时间之长,涉及范围之广,教育理念之新,实践领域之多,实乃美国教育发展史上之第一次”,并由此确定了此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美国基础教育发展的走向。此后的历届总统,从老布什到克林顿,从小布什再到奥巴马,无不将促进教育事业发展作为其竞选的承诺与政绩的追求,竞相以“教育总统”为标榜。进入21世纪后,小布什总统总出台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实现了基础教育“从注重投入和过程向注重产出和结果的革命性转变,顺应了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和全民的意志”。尔后,在金融危机中赢得总统大选的奥巴马,通过“力争上游”法案等一系列法规政策的颁布,巧借救市促教改,在恢复经济的同时,通过“教育改革蓝图”、“我们的未来,我们的教师”、STEM教育计划、教育创新战略等政策措施;伴随着当下出现的“慕课”、“翻转课堂”、“创客教育计划”、“教育与大数据”等等,将美国基础教育推进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书从国际比较的视角,梳理了美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历程,分专题考察了美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历程、管理体制、校本管理、特许学校、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师资概况、学生评价、道德教育、质量保障以及未来发展等专题内容。在此过程中,注重联系联邦政府近年来所颁布实施的政策,参考最新美国基础教育统计数据,结合相关案例,力图展现美国基础教育的最新动态。与此同时,综述国内关于美国基础教育研究的学术成果,并结合我国当前教育综合改革中的相关专题,做出相应的思考。


本书共分十章,分别为十个专题,各章内容如下----

第一章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进步主义时期入手,从政府到社会、从理论到实践、从家庭到学校等诸多方面的实践,多角度、较为立体地梳理了一个多世纪以来的美国基础教育发展历程。

第二章梳理了从权力划分的角度阐述了“联邦制”下的美国基础教育行政管理,介绍了美国学制系统与学校组织,并对美国基础教育财政开展了分析评述。

第三章阐述了校本管理现象的产生背景和运作机制,列举了当前美国校本管理的三种典型;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介绍了美国蓬勃发展的特许学校。

第四章阐述了美国课程理论与课程改革的简要历程,简要列举了当代美国教育界教有影响的课程论专家的教育思想;概述了美国中小学课程管理体制与课程设置,并综述了美国中小学课程实施的现状和特征。

第五章通过图示与案例分析介绍了当前美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环境,从“以学生为中心”与“以学科为中心”二元划分的角度简要梳理了现代美国教学论流派,概述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与建构主义三种学习理论。继而结合课堂教学案例,对教学场域下的美国中小学教师之教与学生之学做了简要分析总结。

第六章从整体上概述了美国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在学历构成、性别差异、教师流动以及收入水平等方面的情况;阐述美国中小学教师队伍背后的培养机制、资格认证、在职发展等专题内容;结合当前美国中小学教师队伍所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概括评述了当前联邦政府针对中小学教师所推出的一系列政策举措。

第七章阐述了影响美国中小学生测评的思潮,进而分别从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两个层面对美国中小学生测评的现状做了梳理分析,总结了美国中小学生测评的特征。

第八章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阐述了当前美国中小学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德育内容与方法;对中小学道德教育的法律与社会保障做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美国中小学德育未来发展做出了展望。

第九章从美国基础教育质量标准和评价两个角度,分别从课程标准、教师标准、学生评价、中小学校评价等方面阐述了美国基础教育质量保障的政策与实践。

第十章分别从STEM教育与教育信息技术推广两个方面介绍了奥巴马总统当前实施的教育创新计划;介绍了翻转课堂、慕课以及创客教育活动在美国当前的发展现状,对大数据背景下的美国教育做了初步探讨。

纵向回溯美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历程,横向考察美国基础教育的专题内容,可以将美国基础教育的特征大致归纳为开放、灵活、自由、民主、多元,等等。

 

地址:杨浦南校区二教(一楼) 邮编:200090 电话:021-35303778
版权所有 上海电力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