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论全面从严治党系列特稿之五 百年政党赤子之心:在行动中树立理想信念标杆

发布时间:2016-10-28浏览次数:396

八论全面从严治党系列特稿之五

百年政党赤子之心:在行动中树立理想信念标杆

来源:人民网


编者按:2013年7月,革命圣地西柏坡。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全党,“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2016年7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总书记再次提醒,“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

百代兴盛依清正,千秋基业仗民心。在这一场“赶考”中,中国共产党从自身着手,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向人民做出了“打铁还需自身硬”庄严承诺,立下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军令状。这是我们党90多年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全面从严治党”。

3年多来,我们党着力解决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问题,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充分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

本月召开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将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即日起推出“八论全面从严治党”系列特稿,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战略、新思想、新举措、新亮点进行系统梳理,实事求是、全面深入回答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赶考”路上的重大课题。

 

理想,蕴含着强大的力量;信念,指引着追寻的步伐。

习近平总书记曾谈到:“在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

中国共产党人,以理想信念为“精神钙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追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密码”。十八大以来,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再到全面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理想信念集中“补钙”,8800多万共产党人不断从中汲取奋进的力量。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坚定的理想穿越历史的荣光,照亮在每个共产党人的心田,汇聚成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温水煮青蛙”警醒党员干部 理想信念要拧紧“总开关”

2016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刘卫兵摄

“你们都知道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吧?”

习近平曾用4个半天时间在河北参加省委常委民主生活会纪实,他一边听一边记,不时插话询问。

“温水煮,青蛙不知不觉就死去了。一个人也是如此,职务升迁了,生活变好了,信念就可能慢慢消失了。如果你自己不去自我警醒,我们作为一个党不能去自我警醒,那么谁还能叫醒你呢?”

这则家喻户晓的典故引出的历史性一问,意味深长。习近平用“温水煮青蛙”告诫党员干部警惕理想信念的动摇与丧失。

“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改革进入“深水区”,多元思想互相碰撞,面对各种诱惑和挑战,习近平作出重要论断。

他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总开关”问题没有解决好,这样那样的出轨越界、跑冒滴漏就在所难免。

回顾习近平的自身经历,对于“理想信念”的思考从青年时期便开始扎根。当年,年仅15岁的习近平到陕西梁家河村插队,他和村民们一起住窑洞、干农活,挑粪拉煤、拦河打坝,度过了7年艰苦的上山下乡生活。

习近平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写下:“上山下乡的经历对我们影晌是相当深的,形成了一种情结叫‘黄土情结’。在遇到困难时想到这些,就会感到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人生的道路要靠自己来选择,如何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关键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否则,环境再好照样会走错路。”

多年之后,习近平在伦敦金融城市长晚宴上演讲时,仍回忆起那个时刻。“年轻的我,在当年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不断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最后我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将党的思想建设提到极其重要的位置,多次重要讲话中把“理想信念”放在首要位置阐述,并有着令人极其印象深刻的鲜明表达。

2012年11月17日,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

习近平首次提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 。他形象地说,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巧用一个字,就把‘理想信念’这个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拉近了与每个人的距离,加深了对坚定理想信念重要性的认识。”中央党史研究室办公厅副主任王相坤撰文评论。

2016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举行。

“革命理想高于天。”习近平在讲话中七次提到“理想信念”。他用坚定有力的语气宣告:“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

当下,如何坚守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如何为理想信念集中“补钙”?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三年多的时间里,始终拧紧理想信念的“总开关”,激浊扬清,固本培元。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进行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加强党性修养,作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作风建设一直在路上,思想建设始终紧抓不放。一次次理想信念的集中“补钙”“加油”,扶正祛邪,强筋壮骨,练就共产党人的“金刚不坏之身”。

“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 在传承中实现“中国梦”

2016年2月1日至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和驻赣部队。这是2月2日,习近平在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堂开国元勋照片墙前凝视。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母亲在屋外喊:‘红糖够不够,要不要我再给你添些?’儿子应声答道:‘够甜,够甜的了!’谁知,当母亲进来收拾碗筷时,却发现儿子的嘴里满是墨汁,红糖却一点儿也没动。原来,儿子竟然是蘸着墨汁吃掉粽子的!

他叫陈望道,他翻译的册子叫《共产党宣言》。

墨汁为什么那样甜?原来,信仰也是有味道的,甚至比红糖更甜。正因为这种无以言喻的精神之甘、信仰之甜,无数的革命先辈,才情愿吃百般苦、甘心受千般难。”

这则讲述陈望道的故事,刊登于《人民日报》的《信仰的味道》,打动了无数人,引发了人们对理想信念的深入思考,勾起了对革命先烈“愿消天下苍生苦”为理想而献身的无限追忆。

回眸习近平考察革命圣地的“红色足迹”,十八大以来,遍及河北西柏坡、山东沂蒙、福建古田、陕西延安、贵州遵义、江西井冈山等革命老区。

2013年7月,河北,西柏坡。站在九月会议旧址前,习近平神色凝重,目光穿越历史。他表示,西柏坡我来过多次,每次都怀着崇敬之心来,带着许多思考走。他谈到,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

2016年2月,江西,井冈山。在陈列室和忠魂堂,习近平对着开国元勋和革命先烈的照片深情凝望。他指出,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重走红色革命路,也成为许多年轻人青睐的出行路线。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三位年轻人历时11天,跨越5省区,行程1.4万里,用脚步去感知先辈们的无畏、牺牲和信念。通过这样的追寻,他们透彻理解了“坚定的信仰会让人无所畏惧”,他们深刻感受到“不要忘了来时的路,不能忘了远去的人” 。

从中共“一大”到 “十八大”,中国共产党,这个成立时只有几十人的党,从嘉兴南湖红船出发,冲破黑暗笼罩,用了不足百年的时间,将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建设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中国共产党,也已经成为一个拥有8800多万党员、在一个13亿多人口大国长期执政的大党。

《复兴之路》展览厅,一幅幅图片,一张张图表,一件件实物,一段段视频,把人们带回了近代以来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难忘岁月。习近平在参观时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写下:“坚定理想,就是共产党员既要有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又要有为今天的事业而献身的精神”。“中国梦”作为“今天的事业”,作为共产主义理想的阶段性目标,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人当前最朴素的理想信念。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面对梦想路上的荆棘和坎坷,党中央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改革,中央深改组成立以来,召开28次会议,审议172份改革文件。只有不断坚定理想信念,遇到困难,不畏惧、不妥协退缩,才能凝聚起无坚不摧的精神力量。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此刻,传承红色基因的共产党人,怀揣着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将坚定的信仰书写在复兴之路上。

“处处体现为行动的力量” 在担当中树立理想信念标杆

2016年1月4日至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赴重庆调研。1月4日下午,习近平在重庆两江新区果园港看望现场作业人员。

冬日的山城,寒气中和着丝丝暖意。

习近平今年1月在重庆调研,“理想信念”的建设是他特别强调的问题之一。

“不能把理想信念只当口号喊,严格纪律规矩必须架起高压线,依法办事才能正确用权,求真务实要经得起历史检验。”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要把理想信念时时处处体现为行动的力量,树立起让人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理想信念标杆。

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理想信念的坚守不仅仅是一个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一名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是否坚定,体现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否不含糊、不退让,体现在重大原则问题上能否不随波逐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细微的举动。

实际工作中,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对理想信念的坚守都离不开行动上的担当。

习近平曾多次“点赞” 一位县委书记。2015年1月12日,习近平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讲到,“我经常提到五六十年代福建东山县县委书记谷文昌,他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办事,当地老百姓逢年过节是‘先祭谷公,后拜祖宗’。”

什么样的领导干部能被当地百姓奉之为“公”?

正是因为谷文昌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当组织要求他去条件艰苦的东山时,他能无条件服从。以“不制服东山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决心,带领当地群众战风沙、斗干旱,种下一片木麻黄。

正是因为谷文昌有着行动的担当精神,谷文昌冒着政治风险,提出把“敌伪家属”改为“兵灾家属”的建议,对这些家属,政治上不歧视,经济上平等对待。一项德政,赢得十万民心。

反之,缺乏担当精神的理想信念,就会造成精神上的“缺钙”,犯上“软骨病”。《人民日报》曾刊发评论,尖锐地批评:“一些人沉溺于眼前的物质享乐,抛弃了远大理想,开始追求特权、贪图享受,把奉献、利他的精神,和日益富足的生活条件对立起来;一些人精神空虚,热衷于算命看相、求神拜佛;一些人信念动摇,认为共产主义是虚无缥缈的幻想,开始心为物役,信奉金钱至上、名利至上、享乐至上。”

缺乏担当精神的理想信念,还会导致“为官不为”现象的产生,“懒政”、“怠政”,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思进取、碌碌无为,贻误发展时机。对此,200多个中央单位和省区市列出“懒政”、“怠政”具体表现,对“为官不为”亮剑,对“廉而不勤”问责,逐项深入整治。然而,从根本上讲,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建设乃是治本之策。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推进理想信念建设,要在思想和灵魂上动手术,往思想熔炉中持续添火,打好信念之铁、炼出意志之钢;加强理想信念建设,要持续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精神家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只有将“四种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真正转变为全党的自觉行动,不断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落地见效。

习近平曾说:“我们党现在已经90多岁,马上要进入百年了。一个政党,如一个人一样,最宝贵的是历尽沧桑,还怀有一颗赤子之心。”这颗赤子之心,源自理想,源自信念。

国内学者指出,中国的辉煌与共产党人坚定的信念分不开;国外友人赞叹,中国共产党不是一个普通的党,而是一股“思想飓风”。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今天,中国共产党人,用坚定的理想信念撑起行动的风帆,正昂首向前再出发。 

 

地址:杨浦南校区二教(一楼) 邮编:200090 电话:021-35303778
版权所有 上海电力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